近日,知名乐队“五月天”被质疑在演唱会中假唱,掀起舆论风波。
作为“五月天”的忠实粉丝蔡蔡(化名),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听到偶像可能假唱的消息,感到非常震惊。上个月在上海‘五月天’举行的演唱会,并没有成功抢到门票,当时感到挺遗憾的,如果鉴定结果是假唱,那我只能称其为幸运。毕竟,大多数人花钱买票都是为了听偶像真唱,买专辑在家里就能听,没必要浪费时间和金钱买票听现场。”
那么,怎样算是假唱?“半开麦”是否为假唱?演唱者假唱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和律师。
“有5首是假唱”
事件源于11月30日博主“麦田农夫”发布的分析视频,他用软件分析了粉丝投稿的“五月天”11月16日上海演唱会的12首歌曲音频,提取人声分析后,指控“12首歌曲中有5首是假唱”,另一首则是“前几句是假的,后面是真的”。
之后该博主持续更新了两期视频,指出“五月天”演唱会中部分歌曲存在真假混唱或假唱的情况。
12月1日,音乐博主“声理学”表示以微薄之力,向中国消费者协会举报“五月天”在个人演唱会公然假唱的行为。
“‘五月天’演唱会被质疑假唱”事件的热度持续发酵,相关词条多次登上热搜榜,许多网友分享了在“五月天”演唱会现场录制的视频。
有网友表示,哪怕真唱有瑕疵也比假唱好。还有网友表示,他甚至不愿用现在的声音再录一遍。
面对网友们的质疑,“五月天”所属经纪公司相信音乐并未直接回应,而是宣布12月8日“好好好想见到你”巴黎站演唱会的全程直播计划。曾向消协举报的音乐博主“声理学”发文称这是在混淆视听。
12月4日,“五月天”经纪公司发表声明:在巡回演出中不存在任何假唱行为,并表示正积极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调查工作。
此外,上海市文旅局执法总队表示,高度重视此次“‘五月天’演唱会被质疑假唱”舆情,已按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要求主办方配合调查,待有关情况依法核实后,将及时回应网友关切。
据了解,“五月天”上海演唱会的原始视频、音频,已提交属地文化市场稽查部门,有关部门将对提供的音视频内容进行科学的测评分析,并公布调查结果。
12月6日,阿信发长文回应质疑,称将唱足10拍E6,并表示“每次的嘶吼,每一场、每一声都来自依赖了24年的嗓子”。
“半开麦”算假唱吗?
12月8日,“五月天”在社交媒体平台直播此次巡回演唱会的最后一站巴黎场,邀请“全民参与,全民见证”。
在巴黎演唱会上,网友反馈“是真唱,但跑调、气息不稳”。
我国《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明确提出,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
那么如何界定假唱呢?《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给出明确定义,所称假唱、假演奏是指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使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代替现场演唱、演奏的行为。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唱、演奏行为进行监督,并作出记录备查。记录内容包括演员、乐队、曲目的名称和演唱、演奏过程的基本情况,并由演出举办单位负责人和监督人员签字确认。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财经评论员孟博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除规定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之外,还对假唱、假演奏进行了细化解释,其是指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使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代替现场演唱、演奏的行为。此外,作为行业规定的《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第七条也明确要求演艺人员不得在营业性演出中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
有网友猜测,“五月天”若是在演唱会上采取“半开麦”(类似于在KTV唱歌的时候开原唱,但原唱音轨的音量较低)演唱方式,观众听到的是混合的效果,既有事先录制的原唱部分,又有现场真实演唱的部分。
那么,如果“五月天”上海演唱会有“半开麦”的情况,那要算作假唱吗?12月5日,知名乐评人丁太升发布视频谈“‘五月天’假唱风波”称:“所有的‘半开麦’或者‘不开麦’一律都是假唱,所有假唱的人都值得被批评,甚至被骂。演唱会是商业行为,所有买票进场的观众都是消费者,在这样一个商业行为的过程中,假唱相当于卖假货,是一种商业欺诈。”
索心娱乐CEO塔宏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许多唱跳类舞台都会有“半开麦”“垫音”的情况,因为动作幅度大,体能消耗强,为了保证节目质量会采用此方式,如果live现场是单纯的和声团体,不视为假唱,但是提到的“半开麦”“垫音”及“环音”,在一定程度上视为假唱。
塔宏伟提到,一般歌手“假唱”除常见的唇音不同步、演唱中讲话无声音等现象外,可以从表面特征、人声听觉、心理特征、话筒拾音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鉴别。例如用音频波纹进行重合度比对,包括音准重合度、长度,使用粉丝拍摄的现场演唱视频作为依据进行初步鉴定都是可以的。
在塔宏伟看来,假唱原因无非两大类,一是因为现场设备不行,二是歌手专业素养不强,目前所听到的发行级歌曲,都是经过后期“修”出来的。
消费者有权追偿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34.24万场,较去年同期增长278.76%;演出票房收入315.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3.74%。演出市场迎来了井喷式发展。
“演艺经济”为地方的文旅市场带来了多方面的收益,也使得更多城市主动举办大规模的演出活动。同时,演出举办地和主办方的能力也面临着考验。
今年以来,尽管“五月天”并未公开相关营收数据,但作为知名乐队,“五月天”演唱会门票价格并不低。
单以上海站的演出来看,“五月天”上海演唱会于11月12日至21日期间在上海体育场举行,连演8场。大麦票务平台信息显示,票价由低到高依次为355元、看台655元、看台855元套票区、看台1055元、内场1555元、内场1855元。观众达到36万,即使以最低票价来计算,收入轻松破亿。
此外,今年以来“五月天”演出强度极高,《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五月天”先后在北京、杭州、武汉、深圳、沈阳、泉州等12个内地城市开唱,举办了近40场演唱会,其中9月份演唱会高达9场。
孟博表示,若经调查认定“五月天”演唱会为假唱的话,演出人员、经纪公司和主办方都将承担相关责任。
对于“‘五月天’疑似假唱”事件,网友关注的重点除了鉴定结果,便是消费者维权问题。
孟博指出,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对于以假唱欺骗观众的行为,观众有权在退场后依照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要求演出举办单位赔偿损失;演出举办单位可以依法向负有责任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追偿。
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假唱欺骗观众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为演员假唱提供条件的行为,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今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指出,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部门、综合执法机构要加强对大型演出活动的实地检查,现场核验演员信息及演出节目内容,严禁擅自变更演员及演出内容,严禁假唱、假演奏等违法违规行为。